上翻梁混凝土松散区的形成和预防措施
有现浇板梁系统的上翻梁施工时,多采用“吊帮”支模板方法。如果混凝上的水灰比偏大,或混凝土入模顺序随意,就容易在梁的侧边靠近板的上表面处出现较大面积的松散区,影响构件质量。以下介绍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1、松散区的出现及成因分析
某砖砌筒仓在标高3.700m处设有现浇钢筋混凝土操作层,仓壁周边为上翻的圈梁,其截面呈L形,高400mm、宽620mm,板厚100mm(图9-7)。在拆除圈梁的侧模时发现,其内侧的下方,出现大面积松散区,呈周圈分布,并有局部露筋现象。经现场检查,不密实的深度在80~120mm,高度从板上平面起200mm左右。
对缺陷分布规律的分析认为,它的形成主要是在振捣混凝土时,“吊帮”侧模下口出现“漏浆效应”,流动的混合料被挤出侧模,终因无法振实,出现了松散现象,见图9-8.
2、预防措施
某大型车间,屋面梁跨度为21m,与屋面板混凝土整体现浇,梁上翻高度为1m,如图9-9所示。施工中对“吊帮”侧模加以改进,在板梁交接处顶面先安装一条阴角模,待混凝土浇筑至板上平面时,在阴角模一侧装一块300mm宽的平面钢模板,用以阻止梁上部混凝土在振捣时被挤出。
此类梁共有5根,均未因上述措施而出现松散混凝土。在随后的施工中,遇到了现浇柱式牛腿、条形基础和带梁筏板基础。均按上述预防措施处理,均收到良好效果。同时要注意,一定要先浇板、后浇梁;在严格控制水灰比的前提下,板混凝土浇筑后,可稍等片刻,再浇筑梁的上翻部分混凝土。
上一篇:商品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混凝土道路裂缝的原因及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