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改进的建议

摘要:在执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提请各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对混凝土外加剂生产单位,特别是使用单位的进场复验和工程质量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泵送混凝土中粉煤灰、矿粉双掺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聚羚酸外加剂等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使用,请各位专家考虑,可否对GB50119-2003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1改进采用水泥净浆流动度检验外加剂减水率的方法

目前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对进场液体外加剂(常用的品种)一般及时取样做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作为验收项目,只有累计量达到规定的批次量时或者发现混凝土拌和物异常时,才有可能采用混凝土检验外加剂的方法。原因是净浆流动度的试验方法简单,用时短,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省时省力。但是这两年,这个方法出现了一些现象:用净浆流动度测试外加剂的减水率很高,但在混凝土中圩落度放不开,或者相反(含气量高的茶系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在混凝土中的表现好于在净浆流动度中的表现)。客观的变化是水泥在逐渐减少。以P042.5水泥配制C30混凝土为例,混凝土单掺粉煤灰时,在360~380kg胶凝材料/每立方米中,水泥一般在300kg以上。采用混凝土双掺技术时,水泥一般在200kg左右,夏季水泥实际用量更少。根据上述变化建议如下。

(1)用于双掺技术混凝土的外加剂采用水泥净浆流动度检验时,水泥量占70%,矿粉、粉煤灰各占15%,总量不变,方法不变。

(2)聚羧酸外加剂,含气量>3.5%的茶系外加剂建议采用胶砂流动度检验,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在混凝土中的情况。

2规定最小水泥用量

采用双掺技术的商品混凝土原浆压面工艺用于地面工程施工时除了应采取控制混凝土期落度、适时压面的措施外,还应规定最小水泥用量。问题大量存在于地下车库地面等原浆压面工程,C20混凝土强度没问题,关键是混凝土振捣后掺和料密度较轻易上浮,面层强度很低,一段时间后极易起粉,影响使用功能。

3 冬施混凝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防冻剂检测方法规定的水泥用量以及冬施规范中对结构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300kg的规定与工程应用的实际情况出入很大,由于混凝土的水化热很少,对于比表面积>10且不能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结构部位,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不可小视。因此,可将规定细化并在规范中体现出来。

4明确混凝土竖向结构拆模时间

规范中可明确混凝土竖向结构拆模时间“夏季不少于24小时,冬季不少于3天,拆模后2小时内采取养护措施”。过早拆模是普遍现象,早期失水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制定明确的、可操作的混凝土养护最低要求,有利于保护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双参技术的正确使用。

5对聚羧酸外加剂的固含量作出规定

可对聚羧酸外加剂的固含量作出规定,如固含量不大于20%有利于安全使用。另外,用于春秋季的泵送剂的早强效果均不明显,请专家们想一想解决的办法。

 


®鼎昌新材料™ | 版权所有 | 若非注明 | 均为原创™
㊣ 转载请附上文章链接并注明:www.sxth163.com
㊣ 本文永久链接: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改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