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水剂的应用技术及要点
只有掌握了减水剂的作用机理、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才能更好地指导对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然而,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使用效果,在使用减水剂时,以下一些要点还是应特别注意的。
一.确定合适的掺量
每种减水剂都有一个较佳的掺量范围,低于此掺量,塑化减水效果甚微,而当掺量高于最佳掺量时,尽管塑化减水效果有一定增加,但是可能会引起混凝土含气量大幅增加,缓凝和强度下降等后果,得不偿失。
一般来说,普通减水剂,如木钙、木钠等,其最佳掺量较小,为(0.20%~0.30%)C冬季气温低时,可取下限;夏季高温天气可取上限。而高效减水剂的掺量范围为(0.50%~1.0%)C,配制高强混凝土时,高效减水剂的掺量还可增大。木钙、木钠的价格相对较便宜,而高效减水剂的价格为前者的二倍以上。
所以,工程单位在选择减水剂品种时,应根据所配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流动性要等,结合各种减水剂的性能,权衡选择哪种减水剂。
二.测定减水剂与混凝土的适应性
减水剂与混凝土之间存在适应性问题。这一问题很早就有人发现,只不过这几年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也导致了一些质量事故,所以检验所选用混凝土与减水剂之间的适应性很有必要。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发现在某些混凝土所配制的混凝土中掺加木钙、糖钙减水剂时,不仅不能减水,而且会引起不正常的速凝现象。随后在高效减水剂的推广应用中,也发现高效减水剂的减水功能与混凝土的品种有关,而即使对于同一品牌、同一品种的混凝土,也会因矿物组成比例、碱含量和粉磨细度等的变动而出现差异。
减水剂与混凝土之间适应与否,有减水剂本身的原因,但大多数还是混凝土方面的原因。具体解释如下:
(1)减水剂自身特性对其塑化效果的影响
就萘系高效减水剂本身的特点而言,特点其对混凝土熔融实际效果的要素有氨解度、平均分子量、含量遍布及聚合度、聚合物特性(网盘直链、碳键这些),此外,外加剂的情况(粉末状或液体)也特点其熔融实际效果。掺加粉末状的外加剂其熔融实际效果比参加液体外加剂的约低5%,其原因是粉末状外加剂的分子呈缠绕形结构,而外加剂融解在水中1d以上时则其分子呈直锁形结构,因此吸附在混凝土颗粒上时所起的细化实际效果就大些。
(2)混凝土调凝剂石膏的形态在粉磨混凝土熟料时,都参加一定量石膏共同磨细,作为混凝土的调凝剂。
石膏作为水泥调凝剂的作用机理是这样的:混凝土矿物中C3A的水化速度最快,在没有石膏存在的情况下,水泥一旦加水,C,A立即水化形成水化铝酸盐结晶体,水泥浆在几分钟之内便会凝结。而在有石膏存在的情况下,一开始,石膏溶出物会与C应形成AFt,AFt包裹在C3A表面上,阻止其进一步水化,延缓了水泥的凝结,对水泥的强度发展有利,也保证了混凝土的可施工操作时间。
(3)混凝土的碱含量
碱成分对混凝土与减水剂的适用性会造成非常大直接影响。伴随着混凝土碱成分的扩大,减水剂的塑化实际效果会越来越很差。混凝土的碱成分提升 还将造成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减短和坝落度损失扩大。
使用减水剂时,还应注意其对混凝土凝固时间的直接影响,对早强性能的直接影响等。
使用减水剂的混凝土仍需要精心施工和养护,才能达到所设计的混凝土性能及结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