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聚羧酸减水剂的发展特点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研究与应用发展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1981-1989年),在此期间产生的第一代聚羧酸系减水剂多数是以烯基聚乙二醇/顺丁烯二酸肝聚合物为系列的产品。
1985年在日本最早发表了聚羧酸系反应性高分子用于控制混凝土坝落度损失的文章,之后正式工业化生产并应用于预拌混凝土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其基本结构单元带有羚基、聚氧化烯基等基团,主要材料是烯基聚乙二醇、顺丁烯二酸轩。第一代产品在工程中得到了推广应用。由于马来酸酥共聚物的减水率偏低,与不同矿物细粉材料适应性较差,实际掺量偏高,因此工程应用受到许多限制。

第二阶段为快速推广应用阶段(1990-2000年),逐渐形成的第二代产品颜色为棕色,有代表性的聚羧酸系减水剂主要由甲氧基聚烷基醇与(甲基)丙烯酸接枝共聚得到系列产品,可以达到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效果。该类第二代产品开始进入我国时“水土不服”,难以满足实际工程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

第三阶段为优化阶段(2000年一),聚羧酸系减水剂开始发展为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合成,品种多样化,逐步形成第三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进口聚羧酸系减水剂产品,如西卡、触媒、台塑(冠疆)、竹本油脂、巴斯夫等产品,其分子结构与性能经过不断改进和调整,更加突出高减水、流动性保持与适应性等功能,正以不同方式改进和影响着国内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研究与发展。

®鼎昌新材料™ | 版权所有 | 若非注明 | 均为原创™
㊣ 转载请附上文章链接并注明:www.sxth163.com
㊣ 本文永久链接: 国外聚羧酸减水剂的发展特点